close

華碩發表了即將推出的Eee Pad平板電腦。取這個名字,當然是想要與iPad一較高下,或至少瓜分一些iPad的龐大市場。

雖然華碩還沒有正式公布Eee Pad的詳細規格,但從現場新聞影片中看到施崇棠先生親自拿著Eee Pad介紹,以及華碩發表的Eee Pad圖片,應該可以確定它是一台16:9的寬螢幕產品。

當iPad發表的那一天,我第一件注意到的事,不是它有多麼的薄、設計有多麼簡潔、也不是Steve Job展示它運作時有多麼的順暢,而是它的螢幕竟然是4:3的顯示比例。

為什麼我這麼注意螢幕顯示比例?

我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使用可旋轉的螢幕。在當時螢幕是4:3比例時,使用17吋旋轉螢幕就可以把整張A4文件直式完整顯示出來,對閱讀來講非常方便。但到後來主流的LCD螢幕比例逐漸改為16:9或16:10,可旋轉的螢幕就不常見了。即使有,旋轉直立時的比例也非常的奇怪。我們公司就有一台,那種上下極高而左右極窄的視覺顯示,看起來非常的不自然。

後來我們在開發數位相框時,也碰到螢幕顯示比例問題。因為相框可能橫著擺、也可能直著放。因此,我們想要開發出一款可以旋轉的數位相框。最初也認為應該是4:3的比例比較對。但當我們開始跟供應商談時,所有的中小尺寸面板廠商都告訴我們:一定得要用16:9的寬螢幕。「因為現在我們只要是7吋以上,生產的主流都是16:9這一類的寬螢幕面板。不但價格比較便宜,而且日後也不會有停產斷貨的問題。相反的,如果你們一定要用4:3比例的面板,我要提醒你們,不但價格可能比較貴,而且產量越來越少,可能哪一天就停產了。」

愛比算是小廠商,還沒有能力去改變產業規格。廠商這樣講,我們只能決定使用主流的7吋寬螢幕面板。但我們試著用設計去解決這個問題,不但利用不對稱的視覺效果把原本直立時的缺點轉化為很有特色的特點,也用軟體在直立顯示時把下方多餘的空間拿來顯示文字資訊。結果最後產品呈現出來的效果還算不錯。

不過,為什麼面板廠商會一面倒全面開發不見得適用於各種狀況的寬螢幕,對我來講始終是心中一個問號。如果4:3成本比較貴,那麼是貴多少?使用者的經驗又值多少?而那些負責設計產品、跟面板廠商採購的終端產品製造商,心中又是怎麼想?

我認為對螢幕顯示比例的重視,是產品設計時要為使用者設想基本的第一件事。

回到iPad。我們都知道它是一個隨手使用、隨身閱讀的工具。大家不妨想想,你平常所看的書、報紙、雜誌,絕大部分都是比較接近4:3的比例。如果你要設計一個完全從使用者角度出發的產品,要讓他可以橫著使用、也可以直著使用。那麼4:3應該是一個理所當然的比例,而16:9寬螢幕則是一個理所不當然的比例。因此,當我一看到iPad不但螢幕比例是4:3,而且在Keynote 的demo時還特別強調他們的設計理念就是要讓使用者不管拿哪一面向上,都能自然使用時,一方面覺得果然是Apple,一切以使用者經驗為優先,不在意甚麼面板業界主流規格。另一方面也認為藉由iPad的帶動,應該可以改變一些目前面板的生態,這樣得利的將是使用者。

而華碩Eee Pad的寬螢幕設計,顯然是向業界主流規格靠攏。其實不只華碩,我們看到其他幾家台灣廠商(如微星)已曝光的類似產品,也幾乎都是使用寬螢幕比例的顯示面板。華碩並不是沒有設計師與人因工程師,也不是沒有本錢向面板供應商客製規格。但最後還是決定使用寬螢幕面板。我想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成本考量。這反映了他們的設計思維與理念。對華碩而言,設計產品,尤其是Eee系列產品的理念,是用盡量便宜的價格,做出性價比最高的產品,讓更多人能夠購買。做過產品的人都知道,所謂開發產品最後總是不斷的在做各種取捨。中心思維是甚麼,最後結果自然會往那個方向偏移。而從歷史來看,能用低價做出產品當然也是一種創新,而且還可能是最有力量的創新之一。

華碩的Eee Pad系列以價格為本的設計思維可以是一種創新;蘋果的iPad完全以使用者經驗為本的設計思維也是另一種創新。前者的產品有潛力可以撼動市場;後者的產品有潛力可以撼動世界。你喜歡哪一種呢?

http://blogs.ipevo.com.tw/post/650801190/eee-pad-ipa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17992006 的頭像
    s17992006

    carol.yang的部落格

    s1799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